现在多见的2型糖尿病,就和肌肉消失有关。因为胰岛素要发挥降血糖的作用,需要“助手”的帮忙,即胰岛素受体,而这个助手存在于肌肉细胞上。如果你长期不锻炼,随着肌肉减少,“助手”的数量减少,降糖的作用就渐渐发挥不出来,血糖就上去了。
而运动锻炼,特别是负重锻炼,是保住肌肉最好的办法。
科学合理的运动,不但可以降低血糖、血脂和血液黏稠度,有利于糖尿病的预防,而且这些运动都非常适合想要预防糖尿病的人,也有利于预防和延缓糖尿病的并发症:
游泳
游泳是一项全身性的运动,对疾病的防治也是综合性、全方位、多角度的。对糖友可以降低血糖,还能增加全身的综合素质。一般认为2型糖尿病人,血糖中度升高,血糖在11.1—16.7毫摩尔/升以下者和1型糖尿病稳定期糖友均适合进行游泳运动。
骑自行车
骑自行车运动属于有氧运动,具备有氧运动的特点,长期合理的坚持此项运动,可以帮助糖尿病人降低血糖。
步行
步行可以增加胰岛素受体数目,使胰岛素受体结合力上升,胰岛素受体后作用增强,还可以增强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,从而改善胰岛素抵抗,促使肌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。
跳绳
研究证实,如果能保证每日早晚各跳绳10分钟,糖尿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。跳绳可以刺激胰岛素分泌胰岛素。
广场舞
舞蹈具有增强心肺功能、调节新陈代谢的作用,对健康有益。所以我们常见的广场舞对中老年妇女的具有改善机体机能,提高免疫水平,调节内分泌激素水平,防治各种心血管疾病和骨质疏松,延缓衰老等作用。
打羽毛球
其属于有氧运动,能够提高身体肌肉的活跃度,促进新陈代谢,可帮助降低血糖水平。
糖尿病的运动包括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和进行抗阻力的运动。
1、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
对于糖尿病的患者,尤其是成年二型糖尿病患者,建议每周进行150分钟的有氧运动的幅度,可以选择中等强度包括游泳,慢跑,太极拳,爬山,羽毛球等。
2、抗阻力运动
抗阻力的运动主要是锻炼肌肉的力量,糖尿病的患者易出现肌肉减少,锻炼的时候强度也保持在中等程度,如选择举哑铃,打沙袋等。
运动时要注意做好充分的运动前准备,可以在运动前监测血糖水平。运动中运动后,如有不适也可以监测血糖的水平,在饭后一个小时运动,运动时间在30~40分钟之间。
- 咨询医生:在开始任何运动计划之前,糖尿病患者应该与医生沟通,特别是如果有心脏病、高血压或其他并发症。
- 监测血糖:运动前后应监测血糖水平。特别是低血糖的风险,运动时可能会导致血糖水平出现波动。确保血糖在安全范围内,通常建议运动前血糖在5.6~13.9mmol/L之间。
- 合理选择运动:选择自己喜欢并能够坚持的运动,确保运动强度适中,不会给身体造成过大压力。
运动量
糖尿病患者一般每日运动20分钟-40分钟较好,每次运动的强度不宜过大,以免加重身体的负担,导致肌肉损伤。根据患者的病情进展不同,具体的运动量存在个体差异,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运动。
运动注意事项
1.适当热身:运动前患者需适当热身,有助于避免肌肉过于僵硬,还可以减少运动中的损伤。
2.避免运动强度过大:糖尿病患者需控制好运动的强度,应结合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。
3.合理膳食:运动前后的饮食需保持清淡,并且应该为身体补充足够的营养,一般可以选择玉米、燕麦等食物。
4.不宜空腹运动:糖尿病患者不宜在空腹状态下进行运动,以免体力不支,可能引起多种不适症状。
5.选择合适的时间运动:患者需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运动,避免在身体状况不佳的情况下运动,否则容易影响身体康复。
建议糖尿病患者结合自身情况及医生嘱咐制定科学的运动方案,若运动后出现不适,应及时就诊。